2007-03-29

随记 十三

关闭多日的博客开了,快没钱时发钱了,新房终于慢慢收拾好了,久等不来的信函来到了,表妹考上研究生了。
就在一天里,一切问题有了答案。
我快被砸晕了……

2007-03-26

粉刷匠

在同事的蛊惑下,我做了一回粉刷匠——把自己60平米的两居给刷了。
买乳胶漆的时候还犹疑不定,也许该请人把这活给干了,自己的背不知道能不能受的了。
等到买排笔和滚轮的时候已经兴致勃勃了,舍我其谁?横~

乳胶漆倒到小盆子里,兑5%的水搅匀,浸入滚轮。房间地板上铺好报纸,开工大吉!
速度比自己想像的快。我还带了一壶茶,间空伸伸腰、拉拉背、喝一杯休息。
从上午10点半到下午一点半,细细刷完一遍——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非常的满意。
只是衣服上溅了些漆点。可我觉得,劳动人民的扮相挺酷的。
到附近的包子铺吃中饭,然后哼着小曲溜达回安定门旧居是也~~~~

2007-03-18

解题

被同事夫妇给惯的——周末去他们家吃饭已然是天经地义、不吃饱喝足不算的了,继而有点菜、点酒、挑剔味道、不参加帮厨洗碗收拾的趋势了……
此风不可长!

同事的儿子上六年级,课业繁重胜过本人的中学——不是学生减负已经实行了N个年头了么?
前晚饭罢,看同事大哥久久不参与到饭后闲聊这一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就去寻找⋯⋯原来正在给儿子辅导作业——有一道难题。

哈,哈,哈!是有近二十年之未见的应用题!一群伙计围上来,年纪加起来有一百岁,一起拿起纸笔帮忙。
“有甲、乙两名理发师,店里同时来了五名客人。给五名客人理发分别需要10分钟、12分钟、15分钟、20分钟和24分钟。请问,要客人理发和等待的时间总和最小,该如何安排,最小时间总和为几?”
应用题虽然在小学常见,但是包含的内容却很了不起——很多大数学家就常常根据生活里的一些现象编出题来,比如阿基米德、笛卡儿、费尔马、歌德巴赫、华罗庚……小时候只是一味地做题,一边不胜困扰。哪里知道应用题训练的有逻辑思考能力、反向思考能力、去伪存真、化繁为减……尤其是反向思考,在学习了括号、分数、函数之后顺向思维就慢慢变成了惯性。

现在再给你个机会,用最简单的算式做这道题吧!

我们找出了答案,比参考答案足足少了半个小时——同事的儿子请教老师,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可见编题很拽的老师:您开个理发店都不能让它运营最优化啊!谁说应用题只是书面上的?

2007-03-08

2007-03-03

流泪的鲸鱼

流泪的鲸鱼

这里要讲的是,一个爱哭的男孩子。

我总也想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容易哭呢?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一度非常认真地鄙视你的这一行为。

我们年纪相仿,虽然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但却非常的投脾气——我们做事认真固执,干净整洁不邋遢,喜欢跟喜欢的人一起吃喝,玩枪战游戏,没事也能穷快活。我们又是那么的不同——我在事情上想得很细致、很广泛、很多余,你却喜欢凡事大而化之、有些懵懵懂懂、常常得罪了人也不知道;我脾气暴躁、固执、多疑,而你却纯粹、和气、简单;我世故矫情,你却爱憎分明;我情绪表面化,而你就含蓄得多;我常常长途旅行纵横四海,而你恋家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玩游戏我在前面冲锋管天上,你就在旁掩护扫荡周围;喝酒我喝得再头晕,都能找到你坚实的胳膊挽着;我画图安排工作计划,你总能顺顺利利地完成,虽然有时需要我去捡回你丢三落四忘记的工具。

我在电视台工作的四年多,几乎天天有你陪伴。
在最初的基建工地上,我们两个最年轻的小屁孩儿每天头带安全帽、似模似样地每层楼察看施工进度、画图纸、跟工人交涉、向领导汇报。我有天不在,新装的电梯卡住、把人关在轿箱里三个钟头。当我赶到时,你已经顺着钢缆爬到轿箱顶上了。黑洞洞的井道,不知道有多深,我还是爬下去,因为我知道你的手会接住我…… 后来你说,一个人在里面非常非常害怕,还好我居然够胆下来。
我们吵架、闹小脾气,领导跟哄小孩一样请我们吃饭和好。记得最严重的一次,居然你哭了…… 有啥可哭的?我还没哭呢!结果到现在每次大家聚会,喝到话多时必有人讲这个故事!
那么多突发事故要共同面对,也要一起商量对策应付那些找茬使坏的人,我们那时侯多稚嫩啊!熬夜应付晚会很容易,可是见鬼要说鬼话就那么难!
平淡无聊的工作中,我们早上一人一杯咖啡、一碗方便面,中午盒饭大包子,晚上盒饭加熬夜打牌——打到半夜你骑小摩托送我回家,有天晚上居然看到了绿色的流星!
平淡不适合那时的我。送我出国的饭局上你哭了……
其实大家也没有分开多久,每次回家都去看望大家。期间你最爱的爷爷去世了,聊起来,你哭了……
领导升职不再分管我们了,你哭了……
我们的同事大姐遭遇人生不幸、失去丈夫,你哭了……
现在的你已经是丈夫和父亲了,为人处事沉稳自如了许多。怎么大家见面k歌,我一唱起‘朋友别哭’,你又哭了呢……

其实以上种种,我都在啊!可我就没哭。虽然非常想哭,我一看到你哭,我,就哭不出来了……
我们自称是“黄金搭档”。我们是哥们,是好朋友——从来不需要靠短信、电话粥来维系,只要一碰面、一杯茶,就能无拘无束的聊。自在、安全……

记得做过一个问答,想成为什么样的动物——我的答案是海豚,你的答案是鲸鱼。
庞大的鲸鱼在水里悠闲地游泳,它一定有伤心的事,一定会哭的,流成吨的眼泪……
海豚也有伤心事,它会跳出海面,让泪水风干……

曼扎曼扎!之三

“老公啊,你饿不饿?我去给你煮碗面?”《大内密探零零发》
“老妈!她叫我吃饭~~~”《花旗少林》

这是我最喜欢的情话类型。古今中外无有不同!

菲尔与露西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了(这话忒俗可是真好用!),经历数次人生中的大事件。拼图一下,就是四十年的夫妻生活。
比如菲尔在凌晨开大卡车买批发蔬菜,由于太过疲乏而出了车祸。养伤的日子里,菲尔最念念不忘的是丈母娘每天早上美味的早餐而且Breakfast in bed.
比如露西小产后没有调养好,两人除了女儿之外就没有孩子了。对于意大利家庭来说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比如女儿离婚再婚,比如双亲去世,比如孙子孙女的出世。
比如政府突然改道公路,让经营多年的蔬菜水果店从四个缩减为一个,而且赔了一两百万澳元。
比如两人决定将店转让给露西的弟弟经营,而结伴频繁出门旅行。
比如露西决定收留学生,每天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每天做美味的意大利饭喂饱他们……

每晚他们楼上楼下各守着一部电视,常常见菲尔穿着红色长袜咚咚跑下来只为告诉露西哪个频道有好看的。
每天都听见菲尔叫“露西,达令~”,而露西常常对菲尔吼,菲尔听到马上就伸展两条长毛腿跑掉了……

去年是他们两个本命年,我电话了他们,还叮嘱露西可千万记得买彩票外加保重身体。
露西跟菲尔还是哇哇得抢电话。

估计当晚他们每人手握一杯葡萄酒会跟住在家里的学生说,那个中国的Min啊,今天来电话了……

QFW 2007 3月 展映 (点击看大图)

2007-03-02

曼扎曼扎! 之二

且说本人决定去澳洲时,有老友挽留曰:为何去那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蛮荒之地?
答曰:都啥年月了?君不见那美丽的歌剧院么?
老友又曰:那里的人“种”不好,都是些恶贯满盈的囚犯之后。
答曰:生平只怕正人君子也!

50年前的悉尼经过数代移民的建设,已然是一座明珠般的城市了。
最早踏上这片土地的海盗和囚犯与后来的落魄贵族、手工艺人以及农夫们融合,经历了惨烈的拓荒时期,慢慢依靠牧场和矿产完成了原始积累。海港大桥、歌剧院分别于1930和1931年建成,彰显了这个新移民国度的实力与雄心。现代化生产的普及以及产业向服务业、旅游业的转型促进了更多移民的涌入——地中海地区的人来了,阿拉伯人来了,日本人、韩国人、香港人、台湾人也都跟着来了!
“排外”这件事古往今来无有不同——先来的排挤后来的呗!
当25岁的菲尔踏上悉尼的时候,有的是青春和力气。语言不通,就待在意大利人的小圈子里。先在一家面包店里做学徒,另外在一家餐馆里任二厨。有一年的时间每天只睡3、4个钟头,人变得憔悴但是口袋里的钱却哗啦哗啦的来了。相比大战后经济不景气的欧洲,来这里真的是能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哪象现在的竞争环境,付出辛劳换来的只是一桶——水!)。语言慢慢通晓了,菲尔跟叔叔合伙开了一家水果蔬菜店。意大利人的热情豪爽和对口味的挑剔使他们在餐饮业、水果蔬菜零售业、以及冰淇淋业所向披靡。到了30岁,菲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水果蔬菜店,有了一部大卡车,买了一小块地皮——欢欢喜喜的回米兰娶露茜是也!

什么样的笔墨能描写他们人生中最焦急、最欣喜、最甜蜜、最忙乱⋯⋯的三个月呢?第一个月菲尔在船上、露茜在航程的尽头;第二个月按照繁琐的意大利式婚礼程序见面、提亲、登记、办理露茜的移民手续、婚礼、然后打包嫁妆准备启程;第三个月是海上蜜月——在埃及待了10天,然后抵达悉尼、安顿好小窝。菲尔马上开始工作,还要分散精力盖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座房子。露茜则负起家庭主妇的职责,另外也要到店里帮忙。
第一代移民的辛苦程度是不分人种的。

我问露茜,刚刚离开家人来到陌生的环境不会难过吗?
露茜说,那时侯辛苦忙碌得都忘记想家这回事了。而且即便是50年前,悉尼已经能够达到户户通便宜的燃气,室内冷水、热水十分方便——比米兰都强。倒是记得那时侯每天早上6点钟步行40分钟去给店里的菲尔送早饭,沿路都是参天的尤加利树,在清晨的阳光里走,感觉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