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9

爱尔兰咖啡


(图片来源:http://www.joyo.com/shop/showimg.asp?img=)

(图片来源:www.people.com.cn/.../37787/37792/2988273.html)

 制作方法:1.杯中先加入二汤匙的砂糖。

  2.再加入一盎斯的威士忌。

  3.然后点火燃烧,使糖和酒溶于杯中。

  4.先将热咖啡倒入杯内,然后再加入搅打过的鲜奶油。

有一天,在书店里站着等人的功夫就重温了一遍这本《爱尔兰咖啡》。

第一次看这书好像是五、六年前了吧。那时还不是这样的图文版。

当时看了,心里略有感动——尤其是那句“Want some tear drops?”(要加几滴泪水吗?)。虽然不喜欢这种纯粹煽情的文风,但还是对故事的本身记忆深刻。本能上就觉得“美酒加咖啡”是合拍子的。

其实从高中的时候就喝咖啡。大学里有一次,家人给带来好大一瓶速溶咖啡,结果不当心瓶子碎了,于是就把干净的收拾起来冲了很多杯啊……几个人喝啊喝啊……忘了那晚到底都睡成觉了没有……

工作了继续喝,四年里还培养出了个爱喝咖啡的同事!

后来上咖啡制作课程的时候,在不停的制作、品尝之间就忽然爱上了咖啡、煮咖啡以及煮咖啡给别人喝……每一杯自己做的咖啡居然都有着不同的味道。这可真奇妙。这也是必然的。

然后自己买了一个小小的两人份的摩卡壶,早上在厨房里煮一壶。有时候跟打工回来的Anne喝一杯,再切点奶酪加小圆饼干就垫垫肚子了。不过Anne只接受“Long Black”(一份咖啡兑两份开水)。

喝来喝去,觉得浓缩咖啡适合自己。如果有人请客,就不客气了——双份浓缩(先试试这家店的豆子怎样)再加一杯拿铁。这阵势很吓人,是自己对咖啡因不太敏感吧。有敏感的人一喝咖啡就心跳加速,手也抖,比如我妈。所以她自从喝过一次我煮的咖啡以后,就表示,还是我做的奶茶比较适合她。家里人里面,姥爷是我的同道。不过他老人家喝是为了扩张血管,防止老年痴呆——目的不纯啊!

在国外,咖啡是太大众的饮料,但要喝到好的也要靠运气。在国内遇见好喝的咖啡,不亚于“惊艳”了!嘻嘻,终于让我碰见了一家,而且是好喝的爱尔兰咖啡啊!

第一,豆子好、酒好、奶油新鲜。第二,咖啡师做的认真。第三,咖啡器具一丝不苟。

好的爱尔兰咖啡就此诞生。

就在那个咖啡馆里,坐在高高的吧凳上看着咖啡师操作,粗粒的棕糖慢慢在火的烘烤下溶化在金色的威士忌中,等待着跟杯中萃取出来的咖啡邂逅——就像在做精细的化学实验,也像魔法师在配药剂。

喜欢与不喜欢这种饮料,就在第一口之间。

火一般的酒与烫的咖啡相融,穿越冰冷的奶油,细细地进入口中……

很少有咖啡馆提供这种咖啡的。因为它的工序是如此繁复,不小心还会爆掉杯子。蔡智恒编的那个“酒保与空姐”的故事,以及书中主人公与咖啡师的爱情故事都接近于爱尔兰咖啡的气质——只是纯粹的爱情,却人为的婉转、试探——就是暗恋、单恋的苦涩与甜蜜吧。

这还不够,还要加上眼泪!

其实我觉得,爱尔兰咖啡就像是叶芝的诗一样……

Cast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投出冷眼,

看生,看死。

骑士,前进!

诗的意义在于,你要有想象力,才能读到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