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31

读书看碟


关于吸血鬼的故事


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好书,遗憾的是翻译不足以反映原文的特色


24年前的片子,现在看依然震撼


平淡温馨


 史上最经典的群演之一

2006-08-30

When a child was born......


送给一个新生的小孩……

When a child was born
by Johnny Mathis

A ray of hope flickers in the sky
A tiny star lights up way up high
All across the land dawns a brand new morn,
This comes to pass when a child is born.
A silent wish sails the seven seas
The winds of change whisper in the trees
And the walls of doubt crumble tossed and torn,
This comes to pass when a child is born.

A rosy dawn settles all around
You got to feel youre on solid ground
For a spell or two no one seems forlorn
This come to pass when a child is born.
(Spoken) and all of this happens bacause the
world is waiting.waiting for one child,
black,white,yellow,no one knows,
but a child that will grow up and turn tears
to laughter,hate to love,war to peace,
everyone and everyones name,
and suffering will be words to be forgotten forever.

Its all a dream, an illusion now.
It must come true some time soon somehow
All across the land dawns a brand new morn
This comes to pass when a child is born.

当孩子诞生时

一道希望之光,在空中闪耀
一颗微星照亮了天上的路
横跨整个大地,开展了一个崭新的黎明
这都是因为一个小孩的诞生

无声的愿望航过七海
转向的风在树梢呢喃
猜忌之墙崩塌倾圮
这全是因为一个小孩的诞生

到处都充满了红光
你感觉到了,你站在坚硬的土地上
在这段期间,似乎没有人孤单
这全是因为一个小孩的诞生

这些事情所以发生,是因为全世界都在等待
等待一个孩子,是黑是白还是黄?没有人知道
但小孩会长大,将泪水化为欢笑
将仇恨化成爱,战争化为和平
使四海成一家
悲痛与苦难将被遗忘,永远被遗忘
那是一个梦想,一个幻象
但未来很快就会实现
横跨整个大地,开展了一个崭新的黎明
这全是因为一个小孩的诞生

2006-08-29

爱尔兰咖啡


(图片来源:http://www.joyo.com/shop/showimg.asp?img=)

(图片来源:www.people.com.cn/.../37787/37792/2988273.html)

 制作方法:1.杯中先加入二汤匙的砂糖。

  2.再加入一盎斯的威士忌。

  3.然后点火燃烧,使糖和酒溶于杯中。

  4.先将热咖啡倒入杯内,然后再加入搅打过的鲜奶油。

有一天,在书店里站着等人的功夫就重温了一遍这本《爱尔兰咖啡》。

第一次看这书好像是五、六年前了吧。那时还不是这样的图文版。

当时看了,心里略有感动——尤其是那句“Want some tear drops?”(要加几滴泪水吗?)。虽然不喜欢这种纯粹煽情的文风,但还是对故事的本身记忆深刻。本能上就觉得“美酒加咖啡”是合拍子的。

其实从高中的时候就喝咖啡。大学里有一次,家人给带来好大一瓶速溶咖啡,结果不当心瓶子碎了,于是就把干净的收拾起来冲了很多杯啊……几个人喝啊喝啊……忘了那晚到底都睡成觉了没有……

工作了继续喝,四年里还培养出了个爱喝咖啡的同事!

后来上咖啡制作课程的时候,在不停的制作、品尝之间就忽然爱上了咖啡、煮咖啡以及煮咖啡给别人喝……每一杯自己做的咖啡居然都有着不同的味道。这可真奇妙。这也是必然的。

然后自己买了一个小小的两人份的摩卡壶,早上在厨房里煮一壶。有时候跟打工回来的Anne喝一杯,再切点奶酪加小圆饼干就垫垫肚子了。不过Anne只接受“Long Black”(一份咖啡兑两份开水)。

喝来喝去,觉得浓缩咖啡适合自己。如果有人请客,就不客气了——双份浓缩(先试试这家店的豆子怎样)再加一杯拿铁。这阵势很吓人,是自己对咖啡因不太敏感吧。有敏感的人一喝咖啡就心跳加速,手也抖,比如我妈。所以她自从喝过一次我煮的咖啡以后,就表示,还是我做的奶茶比较适合她。家里人里面,姥爷是我的同道。不过他老人家喝是为了扩张血管,防止老年痴呆——目的不纯啊!

在国外,咖啡是太大众的饮料,但要喝到好的也要靠运气。在国内遇见好喝的咖啡,不亚于“惊艳”了!嘻嘻,终于让我碰见了一家,而且是好喝的爱尔兰咖啡啊!

第一,豆子好、酒好、奶油新鲜。第二,咖啡师做的认真。第三,咖啡器具一丝不苟。

好的爱尔兰咖啡就此诞生。

就在那个咖啡馆里,坐在高高的吧凳上看着咖啡师操作,粗粒的棕糖慢慢在火的烘烤下溶化在金色的威士忌中,等待着跟杯中萃取出来的咖啡邂逅——就像在做精细的化学实验,也像魔法师在配药剂。

喜欢与不喜欢这种饮料,就在第一口之间。

火一般的酒与烫的咖啡相融,穿越冰冷的奶油,细细地进入口中……

很少有咖啡馆提供这种咖啡的。因为它的工序是如此繁复,不小心还会爆掉杯子。蔡智恒编的那个“酒保与空姐”的故事,以及书中主人公与咖啡师的爱情故事都接近于爱尔兰咖啡的气质——只是纯粹的爱情,却人为的婉转、试探——就是暗恋、单恋的苦涩与甜蜜吧。

这还不够,还要加上眼泪!

其实我觉得,爱尔兰咖啡就像是叶芝的诗一样……

Cast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投出冷眼,

看生,看死。

骑士,前进!

诗的意义在于,你要有想象力,才能读到它。

 

2006-08-28

2006-08-25

学着耍赖皮


20年前曾经的拥有这书的朋友:现在它在我这里,我会好好爱护它的……

 

几乎所有跟我开始认识交往的人都认为我是个严肃、不易接近的人甚至背后说我“骄傲、冷冰冰”的也有

过了啊,想过头了啊哈!我是害羞的寄居蟹……但不是鸵鸟!我是勇敢的!

慢慢的学着圆滑些——知道自己说话太一针见血就闭嘴的好,保护一下许多人那大大的自尊心;对这社会看得太透彻也不要大肆宣扬自己的观点,不要打击许多年轻人那宏伟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心苍老也不要乱叫“小朋友”,否则,嘿嘿,后果虽然不严重,但是“小朋友们”很生气。总之我发现,我越来越沉默……同屋的小女孩对于我边看书边听她讲话“恨之入骨”,常常讲完了以后抱怨:“你都不专心听我讲话!”哈,你一句没少讲,我一句没少听,不就结了?态度不好,下次认真改正……

慢慢的学着做些出格的事,哼哼,不要以为我就是个那么靠谱儿的人!必要时颠覆一下自己的形象,不求出位,就是让自己爽一把——感觉很不错啊——自娱自乐呗。

学着耍个赖皮什么的。我知道的,就是不想告诉你;我能做的,就是冷不丁儿想拖一下。咳咳……

二十出头的时候有责任在肩,要看清立场,别站错队伍,要言必信行必果,要过组织生活,要安下抚上……我哪有恣意妄为的年轻时代?嘿……这些框框居然成了我行为的一部分!

半年,我要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就是不负责任了,怎么着!我做不了混混流氓,但还是要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下!特别是在二十的尾巴上,要揪住!

别期待我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但是,我要释放一下、丢弃一些,让自己轻松一点儿。

嘿嘿,想到这里我就开心死了!快乐的生活啊,开始吧!

发现了一家专卖图书馆旧书的小店,隔三差五去看看,从不曾空手而归。
昨晚淘到的好书:1984年版的《太阳照常升起》,赵静男译。

 

2006-08-24

朗读者


一部很畅销的德文书。翻译的还不错。

值得一读。

摘录一段:
虽然我已经朝汉娜的记忆道声再见,但是,我并没有将它克服。曾经汉娜难为水,我不再对人卑躬屈膝,我也不再自惭形秽;我不再自揽罪过,或者感到负罪;我也不再去爱人,以免一旦失去便又会悲痛万分。这一切我并没有故做什么明确的构思,只是在感觉上坚如磐石。
于是,我养成了一种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习惯。我装得好像没有什么能够感动我、摇撼我或者迷惑我。我是什么也不沾边。
……可是我记得,小小一个示爱的手势居然会让我如鲠在喉,不管这姿势是冲着我来,或者冲着别人。而且,要引发我的激动,一个电影镜头就已足够。这种冷漠无情和极端敏感在我身上并存,我自己也感到迷惑不解。


 

2006-08-22

古都





 
(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我很喜欢的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我很喜欢的作品。
《古都》里面,借着一对姐妹的离合重逢将日本京都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传统节日、乡村风貌描写了个遍。美丽与哀愁,原来也是一体的……
最着迷的是书里面对和服腰带的描述——从图案设计、面料、与和服的搭配以及与穿着者的气质相合。川端先生,是一个艺术大师啊。在其另一部作品《雪国》里面,曾经有关于和服面料的细致描述。据说夏天和服所用的白色雪纺布,要在冬天的雪地里不断敲打、让布渗透雪的清冷,那样夏天穿起来才会有真正清凉的感觉。
中学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一层秋雨一层凉啊!”从“如同含着一颗橄榄”的北京老人口中说出来……
还有老舍先生笔下的老北京——美国裹在纸袋里的加州柑橘见了北京郊外挂着霜的秋李还不愧杀!
京都如今的美丽,有一个人,一个中国人——梁思成先生,他的功劳是应该被永远记住的。二次大战尾声,美军对日本的主要城市实施地毯式轰炸,东京、大阪完全成了废墟。是梁先生在美军轰炸京都之前,在地图上一处一处标出所有的古建筑位置,使这座古都几乎完整的保留下了它的精华。解放后也是梁先生建议保留北京老城全貌另建新城的。如今,北京城的风骨、那些即便在百花深处也难以寻觅的气质,丝丝缕缕的游荡在胡同里、待拆的老房基上,只在有心人的意念之中了……
最近迷上了逛地安门附近的街。每两三天就过去一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着迷。路边都是槐树,枝叶茂盛,如果下中雨,走在树下也不会弄湿衣服;如果下大雨,就拐进胡同的门楼里躲一下。就是走啊,走啊,边想着很多事情,猛然被垂在眼前的槐虫儿吓一跳。
昨天早上,北京的天空蓝的透明。
秋天,这个古都的最好季节,真让人充满期待!






2006-08-19

五塔寺(大真觉寺)



(图片来源:http://www.sinoaec.com/notice/voyage/jinhua/jinhua-1.htm)
终于被我找到了五塔寺。《中国古代建筑史话》的老师,我还记得你讲过的课。只可惜,门票已经不是5角6分,现在是20元!


 

2006-08-16

QFW MasterClass



 8月17号 19:00 盒子咖啡馆 

QuickFlicerWorld全球短片联盟让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每月相聚-无论是在伦敦、纽约、圣保罗、柏林、墨西哥城、巴塞罗那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分享大家的创作。

在每月举行的QFW party结尾,我们会宣布面向全球的“召集令”,比如这次的:

主题:中国制造。电影人有三周的创作时间来完成QF短片 – 没有任何的视频、音频创作限制,长度从15秒到4分钟都可以。在MASTERCLASS上以数据CD的形式提交,文件为.mov 或 .avi格式,设置为DV/DVC Pro PAL 48KHz (中国)。在MASTERCLASS上,短片作者可以与我们邀请的导演、QFW中国的制片人张江南、碧珊和策划人Min进行交流,交换看法。

在接下来的周日,我们会举行QFW的展映party。所有MC上提交的短片均有机会被放映,同时也有来自世界各地就前一月主题拍摄的最佳短片集锦也会被放映。Party结尾将公布下月的拍摄主题。

一旦你的Qf短片被提交、展映,我们将上传这部作品至BEAM.TV。来自世界其他城市的制片人、策划人都将观看并对其投票。如果它被选中,就会放入下个月的展映集锦。届时,世界其他城市都会欣赏到您的作品。而且,我们会上传这部作品至我们的网站,并贴上您的照片、简历。

祝好运!

2006-08-12

2006-08-10

2006-08-08

在现场 1





2006-08-03

那一片海……

 昨天订飞青岛的机票,发现全部客满!
又刚好看到电视里青岛海水浴场的照片——乌牙牙的人挤人啊!恐怖啊……
很喜欢青岛,去过很多次。总是在初夏时分过去,避开人多为患的盛夏。总是住在八大关的某一关。
喜欢那里弯弯曲曲、干干净净的路。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小公园里面的人们都讲着亲切的山东话。呵呵。水温尚低的时候,常有人赶海。
春天的八大关据说很漂亮,因为每一关都种了不同的花木,有属于自己的绽放和风景。每一关都离海很近——我常常踢着双拖鞋就慢慢的穿过一两条马路、晃下海边。在其他城市,我是打死都不会穿拖鞋上街的。
虽然对地形熟悉,但是至今我都不知道八大关所在的小山的名字。向上走,向下走,都是美丽可爱的风景。不会让人失望,多半让我惊喜。
向上走常常遇到很多台阶。登上去,就看到旧式西洋小楼的民居。五月里,蔷薇静静的开着,绕着铁栅门。窄窄的窗里面,该住着些什么样子的人呢?潮湿的海风吹过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微微的海腥气弥漫。还有那所著名的教堂,居然让我在无人的午后走进,看见夕阳穿过五彩的玻璃窗,斑斓了一切。
有一次破例住到了石老人,因为赶上了国际啤酒节。那里距离啤酒城很近。跟一票师哥们去那里面转了转,记得有个容纳几百人的大厅,很多人喝得半醉在唱卡拉OK,吵闹非凡啊!出门后不约而同地看见开双层巴士的超酷美女司机,我们一拥而上……哈哈,年轻的日子啊!
晚上,我溜达出来,慢慢的沿着海岸走,看见啤酒城的上空烟火四溅。于是坐到路边草坪上的一块礁石上看着,旁边还有位老大爷在听收音机。多有趣的时刻,烟火声、海浪声、广播声……就是没有人讲话。



2006-08-02

《有一天啊,宝宝……》



在上海无聊的时候,有天在马桶上读报读到这本小书的连载。
看到了一句话:“只是啊,我很在意的,在人生里一个人摸索的,晃荡的自由,不用规划别人人生的自由,……”于是大脑停止运转了几秒,心中复杂的情感却纷至沓来。
于是就决定找来这本书好好读读。
这书是蔡康永写给小S的宝宝的。
一个拒绝长大的成人对一个一定要成长的小孩子描述这个世界。
很有趣、很特别的文笔,很平等的语气,还有很无奈的世界呀……
转载一小篇——

宝宝,你要去听现场演唱会
     
9月5日  好朋友的大房子里
  
  
亲爱的宝宝:
  
  
  现场演唱会。
  
  
  八个朋友,围着大房子里的大木头桌,吃完肋排以后,开始说每个人去过的现场演唱会。
  
  没有人够老得赶上披头四,但有人竟然听过鲍勃&迪伦的现场,大家赞叹了一下。另外几个人讲起自己哭得最凶的演唱会,都不是很有名的。妮塔说起她在纽约一个荒废剧院里听的那场演唱,令她有感觉的不是主角,而是半途以神秘嘉宾身份现身的、当时一个刚从牢里放出来、因为遗传白化症,而披着满头白发的年轻女歌手。
  
  芮塔则说起一个喜欢在整场演唱会上单脚站立、疯狂吹笛的吹笛手。
  
  “他们都只有名那几年,后来就没什么人知道了,有名大概也不是太吸引他们的事吧。”
  
  我参加过的演唱会,全场最多人的大概六万人、最少的大概八十人。每次我都好感动、好高兴。我喜欢看几万个人把手上喷火花的火花棒一个接一个地散布到全场都是。我喜欢在场里挤满快让人窒息的热情的时候,抽空抬头看天上的星星。我也喜欢在小酒馆里看有的人醉着有的人吻着,听着自己也醉了的满头白发的歌手,在唱我怎么听都还是会流眼泪的歌。
  
  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电视很有戒心,是因为电视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
  
  我每次在现场感动得要命的事,后来再透过电视看到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出来是同一件事情。电视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可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亲爱的宝宝,将来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们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它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有些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只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流过去。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