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http://english.yunnan.cn/content/att/Meili.htm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是一座尚未被征服的山峰。当我站在发源于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脚下向上仰望时,那峰尖正隐在一团云雾中,不知离我究竟有多远。此时,半山腰的归乃米寺中(下太子庙)正有三位活佛在为信徒们摸顶祈福。我就这样仰望着,心中升起一个念头:卡瓦格博也许是不可征服的。
作为藏族的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是信徒眼中的圣地,在信仰范围之外,卡瓦格博是那些想征服他的人心目中的什么呢?比之奥林匹克金牌,我觉得很不够,没有见过卡瓦格博的人很难想象它的无限魅力与威力。从1902年英国登山队首次攀登失败至1996年底中日联合登山队的失利,卡瓦格博的神秘与日俱增。在此,我整理了最近三次登山的经过,纪念灵魂长伴卡瓦格博的勇士们。
1989年10月,登山队只攀登到5400米的高度。
1991年登山队在主峰右肩海拔5900米的冰川建立4号营地。12月29日,十七名登山队员向珠峰突击,清晨,碧空无云,山顶近在咫尺,于是他们放弃了在建立5号营地的计划,要直接突击顶峰。同一时刻,山下的明永冰川,与卡瓦格博遥遥相望的飞来寺一带,万余僧侣和百姓煨桑祈愿,鸣枪诵咒。下午一点钟,天气骤变,狂风大雪铺天盖地,突击队员已上到海拔6470米的高度,距离峰顶仅有270米!可就是这270米成为一个世纪都未征服的高度。下午风雪更大,能见度极低,突击队员们撤回海拔5100米的3号营地。新年来临,大雪连日,队员们待命在3号营地已数日。1991年1月3日夜,卡瓦格博山上突然大雪崩,在3号营地睡梦中的十七名队员转眼遇难。继后140多天的寻找和救援工作一无所获,十七名登山队员已消失的杳无音讯毫无痕迹。七年后,即1998年7月,遇难者的遗骸、遗物在距离3号营地约4公里、海拔近4000米处的明永冰川大冰板上被明永村采药的藏民发现,共有11具遗骸。这些遗骸被发现时都在睡袋里,有的穿戴整齐,每台报话机皆处于关闭状态。那个灾难突降的夜晚,22点前,3号营地向大本营发出最后一次报告:营地积雪1.2米,帐篷被埋三分之二,不得不每小时出帐篷挖雪一次。报告后,报话机关闭了,也永远与世隔音了。中国新华社与日本共同社播发的消息称:这是继1989年苏联登山队四十三人在列宁峰全部遇难之后,登山史上最惨痛的事件。
1996年底第三次登山,阵容十分强大,中日两国联合了经验丰富的尼泊尔登山队员。1996年11月11日,十四名三国登山队员开始登山,从大本营到1号营地,三方队员在频繁的雪崩中都有人被滚石砸伤。23日起大风雪不止。从3号营地到4号营地风力6级,队员头盔被风刮跑。12月2日他们顽强地到达了海拔 6250米处。此时,山下的飞来寺、德钦寺、红坡寺三座喇嘛庙僧众和藏民群众举行燃灯节、五供节,四五天里万余人彻夜祭祀,供奉战神,焚唱诵咒日以继夜。
三方队员在十七名遇难者出事地点虽未能找到遗物,可以经爬上6250米的高度,越过了90度的大冰壁,登顶在望。就在这时,接到从东京、北京和昆明三个方面完全一致的气象预报通知:12月4日至6日将有较大降雪。这场大雪较大降雪与1991年1月2日至3日那场雪差不多。这个预报带来的不仅是恶劣的降雪气象,仿佛还有不祥之兆,好像即将来到的是远远就能嗅到的死气,十七勇士“失踪”数载的阴霾无形影响着后来者。为避开预报中的大雪,登山队撤回大本营等待时机,下山路上,日本登山队员放声大哭,他们预感到了什么?回到大本营,3日,4日,老天不仅未飘出一片雪花,甚至放晴,原来气象预报中说造成大雪的孟加拉湾暖湿气团掉头南下印度了。当登山队员乘机再上之时,5日,山上有的地方已猛降大雨,还伴有霹雳,原来开通的路已被风雪掩埋,还不住的雪崩滚石。另一方面,登山合同规定的期限已快要到达。雪山诡秘无常的气候使“英雄满襟”。他们回到飞来寺灌木丛中的十七勇士纪念碑前,长跪不起,来时在此对亡灵发下的为完成遗愿决一死战登顶的誓言,经不住山峰一吹而飘逝了。1997年2月26日的《迪庆报》:“《读卖新闻》记者告诉中方队员,日方京都大学登山队将永远放弃梅里雪山……”
也许,卡瓦格博不仅是一座雪山。至少不是一座普通的雪山。可以登上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以及无数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对卡瓦格博却需要接近、认识…… “高山仰止”。
“秀峰大地静相照,高洁精神在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