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读电影制作的时候,第一学年的课程有银幕研究、电影制作、导演与剧本写作之外,还有“时间、记忆和身份” (Time, Memory and Identity)、“符号、代号和象征” (Icon, Signal & Symbol)。这两门课程算是让我吃足了苦头——虽然雅思7分,经过了一学期的磨练,这两门课还是修得稀里糊涂——因为涉及的领域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 当时为了通过答辩,阅读了很多跟科目有关的书籍,包括佛洛依德和圣经。
经过这种学习以后,让我对西方的学术、艺术重新认识,也对自己在学术理论、艺术理解上的狭隘和无知而羞愧。反过来,也让我更看清国内的艺术状况。
小朋友让我最不爽的话是:“你的观点太老了……”
如果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老一点不是才有价值吗?
恐怕国内的空气太浮躁了,没办法等,往往你是我非、没有客观清晰的讨论。
这也许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分歧,是代沟的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