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影院里的人也变态的多啊~
尤其是当我翘班半小时去买票居然只能买到晚上10点以后的场次时,不禁得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啊~
年复一年的累积,终于换来影院的火热。
这好比多年抗战修成正果,由于电检依然存在,虽然盖头掀开,还是不能洞房花烛……
商业片摆脱了只能dvd现身的境地,很大程度应当感谢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年代,多是娱乐至死的年代,是文艺靠边情色当道的年代——所以《梅兰芳》的票房铁定不敌《非诚勿扰》,也不如《叶问》——勿需深沉,因为活着的人最深沉;也不必高尚,也许俗气和平庸才能博得短暂难得的大笑。
如同60年代大萧条是梦露的时代,90年代的金融风暴是无厘头的天下。
97后港片内地化,让大家在目前的严冬里可以去影院看些商业片了。
为什么去影院?为的是一个“聚”字。如同好汉云集“聚义厅”。一起笑,一起念葛式台词。那种气场才能令人“忘记身外事”……
我话没说完——真正让我有感触的是下面两部片子——Vatel/the Duchess
一个大厨,用自己的完美主义、才华和美学哲学赢得了纨绔子弟的尊敬和爱护,却被小人刺得遍体鳞伤毫无还手之力,最后为了尊严死去,成为传奇。
怎么看完后我一直是“兔死狐悲”的感受呢?
这部片子也很好——演技最出众的是拉尔夫.费恩兹——那些说他演的不好的都闭嘴!
是你们不够深刻而已……
什么时候才能电影分级呢?
多咱才能拥有那种自由——想看大片看大片,想看小片看小片,左手电影院、右手dvd,还时不时的整几个电影节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