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太懒了——把08年去新疆的旅行过程写一下。总结之后,继续赶路……
不需要组织语言的游记写法~

1. 旅行里带了一本书,重达0.3公斤——《旅,建筑的走法》(作者:槻桥修 日本);很值得!
是作者约见了一群日本当代建筑大师,以访谈的方式记录他们的旅行——有商务性质的、自助游和游学。
所有访谈对象最珍爱的是在金钱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助旅行,通常发生在他们的大学时代。由于行业的师从关系,他们旅行的首站通常是峇厘岛和北非的盖尔达耶—两者相距万里,却都存在人类古老的房屋建造模式和生活群落的构筑模式。
对于旅行中难忘的事情,访谈者的答复也颇多相似之处——在期望以外发生的事、看到的风景往往印象最深刻。
嗯哼,这其实是超越行业的,自助旅行的魅力之处就在于此,如同画面的留白,音符的间隙或者电影影像之外的内容。
如果这些你体会不到,估计自助旅行是不适合你的。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人生中没有资金不足、毫无规划、走哪儿算哪儿但是生命力超强的生理心理状态,或者在这些状态存在的时候没有进行自助旅行,还真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2.在硬座的火车上以“专业”的眼光观察后得出——我实在是不了解人民大众的生活习惯
——因为在车厢里,我第一次发现长途中通常阅读书是《黑道世家》、《痴男怨女》、《强奸二》以及《读者合订本》,
常听到的歌曲倒是与北京街道上的同步,
常吃的都是牛肉方便面或者酸辣粉丝加火腿肠或者小包榨菜。
大多数乘客在距离目的地低于12小时的情况下通常不会补卧铺。
他们可以拼两张报纸躺在过道中,依靠在满满的垃圾桶上。
有的喜欢开大手机铃声、一条条的听下去,有的脱掉鞋子嘴里嘟囔着”谁的脚不臭啊……“。
北京到乌鲁木齐3768公里路——”千里之外“的起点,”千里之外“的终点,旅途的真实感非常强烈。
在旅途中的人性体现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我常常想起川端康成的《雪国》——火车厢内两名本不相识的旅客一路坦诚热烈谈话,随着一段旅程的终结而愉快告别,所表现出的”自如“,让岛村十分诧异——”原来他们本来是陌生人啊!“这是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差别。很表象又很深刻。
所以无论多么不情愿,我认可——目前国内的广告,绝大多数是做给少部分人看的。
因为大部分广告人并不了解大众的生活形态。
况且还有更多麻木对待、视而不见的,还有利用差别优越十足、作威作福的……
3.在旅游景点里面最大的污染是——装备专业的摄影者。
在
五色海,瞭望台、木栈道上挤满了数以百计的摄影者,活生生的”人间大炮“啊,想看风景只能透过人群或者拼命挤;在喀纳斯,登山道上随时要给摄影者让道, 
景色美的位置被塞得密不透风;在禾木,一群群的摄影者聚集在河边,一遍一遍地命令一名牧民策马过河;有的甚至将车开到美丽的湿地上,为了一张近距离的特 
写,丑陋的车辙如同疤痕一般……
太可怕了!应该想想如何治理这项污染!
4.最难忘的部分——骑马上雪山。在金色的阳光里,当马走过绿色的草场,颠颠簸簸的划开过膝的金色的长草,在高大的云杉、雪松树下稍稍休息,继续爬过雪线,在一片茫茫中回望喀纳斯湖……那种安静和自在里,我想”要是一直这样走下去就好了“。
5.
 
次难忘的部分——当大巴停靠在休息区,乘客被要求去一个玉石商店采购时,我拿着相机跑啊跑啊,跑到车子驶过的一条路上。那是一条乡村柏油路。路的一边是一
 排杨树,从树梢开始由火红到金黄。路上有些湿润。远处一群放学的小孩骑车回家。我不停的拍着,相机后面是回应小孩子们的笑脸……
6.理想中”得当“的同伴——其实要求不多——安静用心感受,体力够好不需要照顾,不牢骚抱怨,必要的好奇心和乐观——其实也很难碰到。所以平生最烦的就是坐在我对面,一脸严肃认真的说:“其实不应该……,要是……就好了。”
7.当飞机飞越天山,快被遮住的夕阳将山峰染成粉色——博格达峰上的雪可真美,在舷窗的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