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31

坝上












周末公司组织去坝上了。很久没有集体这么多人出动一起玩了。
总之玩得不错,老腰至今还痛着……

明朝那些事儿

从去年初就开始看《明朝那些事儿》。
只看了几句我就特别的开心——终于有人讲述有趣的历史了。
我猜当年明月与我的年纪相差不多。
因为小时候我所看的小人书里也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历史,但是后来的 历史书籍就乏味的占大多数,让人倒尽胃口,比如泛滥一时的 野史和帝王艳史。搞到很多人对于这些毫无美感的文字失去了兴趣。还有很多对“帝王”、“宫廷”等非常敏感过激的“草根人群”。

常常遗憾国内没有井上靖那样的历史学家,包容并蓄挥洒自如,不拘泥与史实,而是以自己的想象力与历史对话。他的文笔又是那么的绮丽,我尤其喜欢他写的丝绸之路系列。

其实国内对于历史的书籍实在是贫乏狭窄的可怜——没有给小孩看的(很多小孩对于历史课本以及历史老师的厌恶情绪颇大),没有专业独立思考的历史评论,没有 充满想象力的历史小说(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和鲁迅的故事新编是很有想象力的),也没有给普罗大众看的关于历史上普罗大众生活形态的。人们如今不看书,了解历 史来源于电视上的百家讲堂?不看书的时代和人们,真是可怜……

一生里头一次开口跟人家要东西是书——一套由Times出版的历史书。从古代希腊到二十世纪一次大战之前,描写历史上各个年代最强大或者最具代表性的文明,大众的生活形态。非常的浅显易懂又文笔生动优美。精挑细选的配图,而且印刷非常精美。
这套书让我重拾对于历史的热情。

明朝那些事儿如今讲完了东林党的瓦解,讲完杨涟、左光斗、顾大章等六人的死,让我看的唏嘘不已。读历史的那种感觉非常的强烈……

2008-07-24

转载-临沂:北方的温州

临沂:北方的温州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5007
我一直在想,在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人为诸葛亮是哪里人争来争去时,山东人是不是在偷偷地笑呢,因为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啊。
必须向和我一样对临沂一无所知的朋友们先交代几个关于临沂的常识:一、这个城市虽然叫临沂, 但它地处平原,离沂蒙山还有一百多公里,市区根本看不到山的影子;二、它听上去像个小县城,实际是个城区人口一百多万的城市;三、它是革命老区,听上去似 乎总与贫困、缺少文化之类的想象沾边,不过除了诸葛亮,这里还是王羲之的故乡。
不过,任何一个初到临沂的外地人,确实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出了王羲之和诸葛亮两位大牛人的地方。因为,临沂是个魏晋之前多名士,魏晋之后多匪盗的地方,民风刚健朴素勇毅,九十年代突然冒出一批敢打敢拼的民营企业家。
此前,我对临沂的了解除了它是老区外,就是2007年它的GDP居然在是全国第40名,看上去努一把力,很容易赶上第38位的西安,要知道,西安是个8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啊。临沂难道不是个穷地方么?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我比火炬提前了十几个小时抵达临沂。从清爽安静、街道狭窄的青岛赶到临沂,真是不太容易适 应,这个城市的一切都与青岛反着来:这个以特色煎饼闻名于世的城市,像一个被擀面杖压平的城市,占地极广,城市上空尘土飞扬雾气蒙蒙,街道极为宽阔平直, 但车流人流密集,仿佛全城的人都没闲着,都跑到街上来了。
看上去丝毫不受火炬传递气氛影响,依然用一种自己的忙碌展示其特有生机活力的城市,在此行途中,我只见到两个,一个是温州,另一个就是临沂。
没错,临沂是个北方的温州。
温州是我见过的南方城市中的另类,大街上从奔驰车到三轮脚踏车没有闲着的,虽然去海不远,这个城市却尘土飞扬,它很富有,但看上去乱成一团,像个放大版的人声鼎沸的普通县城。
临沂的街道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数量惊人的重型卡车和各种小型机动车辆:各种微型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
临沂市是个比温州更夸张的城市,因为它几乎就是个超级批发市场,一百多万人就住在这个批发市场里,这个城市近一半的人口与各种批发市场关联。
在我看,临沂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一个"大"字,这个城市的人民广场,面积丝毫不逊北京的天安门 广场,也许因为火炬传递的缘故,广场上的人远比平时天安门广场的人更多;临沂新建成的长途客运站,号称亚洲第一;在临沂之前,我没有见过像临沂这么大规模 的批发市场,也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物流公司;甚至连那条很不著名的沂河,都比我在山东以外其他地方看到的黄河都更宽阔。
说实话,我从没想到过临沂是北方最大的商品物流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板材制造基地,是小型手扶拖拉机最大的制造基地,是最大的生猪屠宰中心,而且,这个城市居然获得2006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单项的政府效率第一名。
与温州一样,临沂也是山东的另类,它的另类在于,它与典型的山东经济发展特色迥然不同。继广 东、浙江、江苏之后,山东在九十年代经济崛起,它在城市的典型特征是政府扶持起一批品牌响当当的国有企业,在农村,则崛起了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而在临 沂,则完全是靠纯粹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临沂这个经济的后发者,是一个发展中的山东版温州。在中国经济整体上"国进民退"迹象显著的今天,临沂国民经济增 加值中,民营经济成分占据了3/4的比重,不能不说这个城市有着自己强烈的特色。
临沂的老师应该是温州。
八十年代,临沂确实是个城区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穷困落后的小城,这个城市没有像样的工业,在山东各地经济排名一直居后,即使到本世纪初,依然被归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无论是临沂市商贸局的官员还是普通小商贩,他们都说,临沂之有今日,是始于八十年代末这里建 成的第一座小商品批发市场,温州义乌的商人把这里当作将自己制造的各种小商品向周边辐射的中心,它刺激启动了临沂人大规模投入商品批发业务的热情,使临沂 逐渐成为各类商品批发流转的枢纽,随之引发了一场本地人建厂的热情,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不过,网上的资料却称该批发市场建于1993年——如果以这个官方说法为准,则临沂的崛起实在是太晚近的事情了。今天,这个当年坐落于现在的市中心的小商品市场,已被搬迁至蓝西路,在一大群巍峨巨大的专业批发市场,这个在临沂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商城,已显得非常不起眼。
今天,临沂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超过100家,你能想象得到的一切日用品,几乎都可以在这个城 市的批发市场里买到。这个城市的繁荣,也许可用其长途汽车站做个侧证。2004年搬迁时,位于市内的长途汽车站一台汽车从车站开出市区,往往需要一个钟 头。现在搬迁至远郊的长途汽车站据闻是亚洲最大的汽车站。
当然,临沂的经济奇迹--请原谅我用这样一个或许夸张的词,在市内,是批发市场和物流公司,在周边,则是各种民营企业。2006年这个市民营企业年上缴利税过千万的已超过200多家。
必须在这里对文首提到的临沂GDP排名补充一个说明,临沂辖区,拥有一千万人口,其实是个农业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这个城市新兴的民营企业,完全与温州相似,几乎全是农民创造的奇迹。
你很难想象,临沂这个地方的人会走出一条与温州人相似的道路,如果朋友们还对《高山下的花 环》这部片子不感到陌生,那么片中忍辱负重顺从坚韧的临沂人梁三喜,可以被认为是临沂人的典型性格。不过,临沂人除了顺从坚韧外,其构成中多山民,亦有战 乱之时被逼当匪盗的传统,非常时期,其强悍刚健的一面会显露无疑。
在临沂,我听到的民营经济创业最传奇的故事,是关于金锣肉制品公司的,对外经贸局一位官员 说,八十年代河南春都火腿肠风行中国时,让临沂一位曾以杀猪为业的小老板动了心思,于是河南偷师学艺后有了金锣。当地人称,金锣的原始积累有颇多可指责之 处,此说虽有待考证,不过,如今名噪一时的春都早已被人遗忘,而金锣却及时转型成功,早成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集团之一,在1996年它就建起了日宰生猪 8000头的全国最大车间,如今其生产基地早已遍布河南、东北、湖南等肉食产品来源基地。
临沂是个1995年才撤地建市的城市,当时的城区仅仅是今天市内的几条街道,这个城市长了腿 一般的疯狂扩张,其实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构成今日市区的绝大部分地面,几年前还是农田。据说,无论这个城市民营经济的超常规发展,还是城市的超常规 扩容,某种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大胆有直接关系,我想,这也许就是这个城市的政府获得政府效率最高评价的原因吧。
2008年火炬传递时,我看到的临沂,实在是个还远未成型的城市,从它粗线条勾勒的巨大框架,你不难读出这个城市对未来极具浪漫想象的勃勃野心和旺盛生机——就如这个城市巨大的广场,它是我见到的广场热潮中最粗糙的一个。
在抵达临沂市之间,对这个城市整体的抽象想象,是《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来过这个城市之后,我对这个城市的形象想象,又多了一个杰克伦敦笔下的《毒日头》,一个粗野而生命力旺盛十足的人。这个城市拥有两个人的侧面。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15007

2008-07-13

赤壁

有人请才会去影院看赤壁的。
之前很多朋友聊起来,言语中对这部片是相当的不报期望。
我呢,对于吴宇森本来就没放在李安那一堆儿里,因此决定——除非有人请,哼哼……
在这个大师屡屡死于非命的年代里……

结果影片没有让我失望(也许有部分原因是本来期望值也没那么高),
事实说明,吴导演的诚意制作,是不折不扣的成功包含文化元素的商业片。

吴导演本来就是商业片大导,是我钦佩的导演之一。
这次的发挥很好,但是也没有突破。
我想说的是:驾驭如此大的场景、表现如此大的战斗场面(战争在上集尚未开始),依然脉络清晰、节奏分明、群戏精彩、特写到位的导演——整个亚洲无出其右,整个世界能够与之相提并论也不多。
既然看吴导演的影片,也不要期望有深刻的内涵、能深入探讨文化,只需要欣赏精彩、幽默和流畅。
因为这不是文化深厚却藏而不露的《卧虎藏龙》。
表现爱情,吴导演也不如《投名状》的陈导演哈——每次小乔跟周都督的情戏都好好笑哦……
看到孙郡主和孔明的情意绵绵,如果下集里尊重历史,那可就非常伤害我的期望哦……
帅哥们非常的养眼,女士们非常的个性飞扬,鸽子们也洗的雪白干净——赏心悦目啊!
对白非常的可爱,估计有一些会流行的。

谁说商业片就不美啊?好看是王道。

下集我一定要看!

2008-07-12

我家附近的钉子户(手机片片)


DSC00130
DSC00132

很多天一直走一条路从家到公司。
8号休假去买菜发现居然附近有户不肯搬迁,而且院子里立了国旗。
10日上班特地绕到那边去看,发现已经有拆迁公司过来了。
DSC00133
DSC00134
DSC00136
持续关注,
看看这家能坚持多久……
DSC00137
DSC00174
14日国旗拔掉了……



DSC00175









2008-07-10

领导视察结束

老妈经过十天北京的实地考察,比较满意的回家了……

头一两天我还仔细关照老妈,希望她不要迷路,因为本人栖息的地儿地形复杂——结果老妈是非常有方向感的啊,跟我兜来兜去然将四面八方搞得十分清楚,居然还问我“这是不是往北走?”,我真是服了!

每晚我们都边看兮兮体味的电视剧一边聊天,一直聊到12点,妈才去睡。
看着老妈钻进蚊帐,我给她关灯、关窗;每天早上吃早饭,问老妈睡得好不好;
中午电话问安;晚饭继续聊天:老妈又去哪里探路了,我的工作了……

老妈在家的日程:
7点起床吃饭,
8点收拾整理家务,
9点看报喝茶,
10点去姥姥家(肯定跟她的妈妈、爸爸也是例行的聊天),
11点准备午饭,
11点半姥爷午饭,
12点姥姥午饭,
1点收拾整理姥姥家务,
2点回家喝茶、看报、看书、看电视,
5点准备晚饭,
6点跟我老爸晚饭,
7点收拾一下,出门散步,
8点半看兮兮体味的电视剧一边聊天,
10点半洗漱休息了。

老妈在北京的日程:
7点起床吃饭,
8点半准备我的早饭,
9点看报喝茶、送我上班,
9点半选择任意方向出门溜达、顺手买菜买报,
11点稍微休息、准备午饭,
12点午饭,
下午自由活动,
6点晚饭,
7点-8点我的晚饭,
晚上自由活动,可以溜达、看电视跟我聊天,
11-12点休息。

老妈本来是带了安定来的,结果每晚都睡得非常好,
白天也玩得很开心。
“自由”,老妈在北京感觉到所有的时间都是她自己的!
感情她来我这里度了个假!

周末我带了老妈吃开封包子,吃胡同烤鸭,买衣服……
老妈满载而来,满载而归,因为惦记我老爸了啊……

昨晚送妈妈火车,我们俩在等车的空里又聊起来了啊……
老妈又回忆小时候带我乘火车去看老爸……
看着老妈亮亮的眼睛,觉得每隔一段时间老妈是很开心出门“度个假”的!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