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9

随记十五

很不幸的Blogger又没有办法打开了...
虽然我之前对此部落格甚感满意。 于是我再次将博搬家,到了歪酷。希望啊可别再搬了...

到了新公司工作十天了。发现一旦忙起来时间就过的快。
十天里又一次熟悉新环境结识新的人。 工作了这几天,除了发现公司福利不错,工作对于我简直跟玩一样的easy。
又到演播室盯节目,灯光、音响...干脆不要次次找在校学生充数——让我来好了...
又转念一想,何必呢,让年轻人赚点外快吧。

游泳已经进行了大约半个月了。对于肩背痛的疗效果然有效的很。而且认识了一些朋友——游个50米就站在浅水区聊聊天。
现在我已经可以连续游个几百米了。
在深水区里的感觉可真好,人少,安静而且格外的凉快...

2007-06-23

看盗版的尴尬



http://www.wretch.cc/blog/EtudeBike

我们是看盗版碟成长的一代吧。尤其是我,从98年就开始看vcd,距今也差不多十年了。
算是廉价家庭视频系统普及的受益者了。何况还学了电影与数码影像制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也算合理。
可是,看盗版的朋友们啊,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影片的导演当面问你,你看得开心了,我的损失可有多大?

大约在5月末去碟店里溜达,发现了《练习曲》,作者是台湾导演陈怀恩。曾经《悲情都市》的摄影、《孽子》的导演。碟的封面印得很糙,但还是买下来,因为结尾处有一段胡德夫的live演唱。看了一遍感觉相当好,然后就转手送给了朋友胡的歌迷。半个月后跟当时的老板一起吃饭,老板谈起自己朋友的新电影《练习曲》,看过试映后感觉非常好,于是推荐给我。我当时就说大陆这边已经有碟了。结果是对方相当吃惊,当晚电话台湾导演。
事情变得严重了,导演想搞清楚盗版的来源,开始详细的问我片子的内容以确认是那个环节泄露出去的...
还好导演大人大量,说了解大陆的情况,只是这次盗到自己的头上,不免心痛。
我晕倒!天理还是有的啊!这事闹得...
去碟店再找,结果此碟居然卖光了!我只好订货。(为了打击盗版而买盗版!)

哎,现在感觉很尴尬。但是盗版碟还是要继续看啊。就算个《加勒比海盗三》都能剪得支离破碎。我不看盗版看什么呢?

2007-06-18

2007年5月甘南川北 三

5月3日

清晨6点多到天水。车站仍然是老样子。包存好后走到长途汽车站询问去兰州的大巴。决定看过麦积山石窟后立刻乘坐11点的巴士。毕竟这是个不大的城市,跑来跑去看各个景点没有太大必要。

快7点了早餐小摊出来的还不多,一个大爷卖麻团,一对夫妻卖烤饼和面皮儿,卖牛肉面和肉夹馍的刚开火。买了个白胖的烤饼,外酥内绵,一边咬着一边进了家牛肉面小铺等面出锅。清真小店里连茶水都有股膻膻的味道,不过水滚开,茶叶末和梗都悬浮着。 茶的味道很淡。
面上来了,有很重的薄荷味,爽口得很。

小店门口就有去石窟的公交。司机、售票员都是讲话和气的大汉。蜷成一团坐在车上过道里加的小马扎上,摇摇晃晃地出发了。半路上停车的时间稍长,司机、售票员正跟一个小伙儿快速地说着方言。仔细一听,原来双方在争执。声音不高,不带脏字儿。到底是老城市的风范,不愠不火。

半小时就到石窟了,游人很多。门票出售点也移到离景点很远的地方——这样就不得不多买一张上山游览车的票。门票贵了三分之一,还取消了特窟的游览。替同伴们惋惜,没有象我上次一样的眼福。即使如此,还是足足花了近三个钟头才逛完。

下山吃了馅饼和“ranran”(一种荞麦面做的凉粉),然后居然搭乘跟来时同一班的公交回市中心去。
经过近7小时的高速抵达了兰州。

兰州到迭部每天只有一班车,途径郎木寺。我们就近住在兰州客车西站的三楼招待所。西站门口坑坑洼洼,路还没修。膻味和苍蝇热情的扑上我们。我们逃进出租车就去了黄河大桥。

黄河水清了很多,不象五年前居然是血红色。岸边多了沙滩娱乐,水上有羊皮筏子供人玩漂流。对岸的白塔山上修了很多水泥混凝土的古式建筑,功能很可疑。

去一个看似肮脏拥挤的市场里吃了非常好吃的牛肉锅贴,喝了当地的黄河啤酒。回到西站休息,准备天明一早赶往郎木寺。

2007年5月甘南川北 二

5月2日
在火车上吃了简单的午饭,看了之前买的杂志里有一篇Ancil Nouce 撰写的 THE EPIC OF YANGZE。

在1986年曾经有三支队伍在长江进行漂流活动,而且是使用无动力漂浮工具——人力摇桨。被世界公认为完成长江首漂的是美国人Ken Walen 的那次。从长江源头经沱沱河沿、玉树、德格到巴塘。虽然预期终点宜宾没达到,但是此次首漂历经55天,行程达1920km,已经令全世界瞩目。
由于漂流难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先估计(达到XII,美国采用六级制)。彼时中美的政治状况使得活动报道低调、不能完全跟踪纪录。加上中途美方摄影师的因病去世、队伍的分裂,也使责难、谣言甚至哗变伴随着漂流的全过程,事件的真相愈发扑朔迷离、众说纷纭。领队肯当时59岁,漂流结束后回国面临了长达三年的非议和诉讼,于62岁破产并去世。
最终的判决是肯无须为队员遇难承担责任。

车厢里有几个跟父母走亲戚的小孩,他们玩的那么开心,倒显得大人们无聊烦闷的要命。

晚饭当然是方便面了。

晚上睡得很好。

2007年5月甘南川北 一

2007年5月1日
明天下午两点出发的火车,北京西-天水。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确定-旧地重游究竟结果如何。

舍弃45L+的登山背包,选择平时背电脑用的25L维氏军刀ComfortZ 和Bigpack的小腰包;高腰Timberland全皮登山靴,两条牛仔裤,全棉高腰袜子、T恤、手帕若干,棉衣一件,羊毛围巾一条,沙滩凉鞋挂在背包外面。最专业些的是一把维氏冠军刀和一个20KN的WWA大登山挂钩。日常药品阿斯匹林、炎立消以及薄荷膏带足,防晒霜也要带。最重的单件物件是数码相机。

起初做背包客的时候,也买了大容量的登山背包、冲锋衣裤、抓绒衣等等,越旅行越熟悉自己的活动范围以及适合自己的装备。这次的行程集中于市镇,虽然郎木寺偏远,但是以前的经验是完全无须担心日常的生活及最基本的日用品(如果你不要求名牌的话)。果真25L的背包就够用了。背包大,想填进去的东西就多-保温瓶、咖啡、茶叶、雨衣、加厚羊毛袜甚至睡袋、书本等等,结果是象搬家一般,旅途上倒也觉得方便舒服,但是每到一处拆拆装装的过程十分痛苦。而且走得越多越远,就越不需要那些专业的装备让自己看起来专业。

不要茶叶和咖啡,准备走到哪里就喝到哪里,当地人喝啥咱就喝啥——让被惯坏的口味也歇歇。唯一后悔的是没有带水瓶,那样连一次性的杯子都省了。水瓶是非常重要的,实在冷的不行还可以装热水抱着,尤其是在高原雪山。

家里最放心不下的是两条小鱼。10天的时间对它们也是考验。
等我哈!

打行李已经完全不用多想了。5分钟列好清单,15分钟整理完毕。明天10点钟托管好电脑、文件,5分钟装包即可!